10月22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刘兴友校长署名文章《新乡学院:“新新相融” 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报道我校推进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新成就。
点击进入原文链接
全文如下:
新乡学院
“新新相融” 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刘兴友
新乡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始于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和改革开放基因的学校。学校坚持“新新相融、开放协同”,持续深化“一个统领、六个相统一”的特色发展模式,全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2021年,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时期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顶层设计、制度先行,夯实示范校建设基础
“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学校《章程》中明确,并在历次发展规划中贯彻落实。2021年,新修订的学校《章程》和学校“十四五”规划,更加突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专业集群和产业学院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应用型办学内容,引领学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
近年来,学校新立、修订了《新乡学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案》等示范校建设配套制度500余项,为示范校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同力同行,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
立德树人、深化改革,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机电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大学语文”课程团队荣获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学校获批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一个、河南省思政样板课程5门。
紧密对接产业链推动专业结构改革。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与行业转型升级、新乡市重点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规划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九大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拥有制药工程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化学专业通过了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新增12个应用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就业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为核心,逐步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三是修订教学大纲,真正使“理念新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制度严起来、教学热起来”。四是深化体育美育健康教育改革,完善“健康知识+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五是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与评优、毕业等挂钩。六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3年来,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重构课程体系。2021年淘汰、精简陈旧课程136门,新增产业急需课程264门。二是以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推进多样化的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实现课程链和产业链、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教学链和生产链的密切对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达到25门。
推动应用型教材体系改革。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制定《新乡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突出应用型教材建设。3年来,共出版省级以上规划教材22部,校企合作编制教材(讲义)106部。获批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设项目7项,其中重点一项。《PHP编程基础与实例教程(第2版)》《信息安全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等教材荣获河南省首届全省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培育、全面评价、全方位推进”原则,实现“三展三评”常态化。4年来,共有997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奖”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40名教师在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6名教师在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两年来,学校新增省级教学名师一名、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4个。
建设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学校不断完善以学生评价为主体,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评价为补充的教学质量体系,形成“评价、引导、反馈、提高”的良性教学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了“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年来,共遴选出121名卓越毕业生。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充分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先后获得河南省关于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的多项荣誉。深入实施“创新引飞工程”,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3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400余项,其中国家奖项500余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荣获铜奖。
依核建群、以链成群,深化专业集群建设
学校紧密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以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分类建设了生物与医药专业集群、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专业集群、教师教育专业集群、人文艺术专业集群、管理类专业集群五大专业集群。
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专业集群为例,新乡市是全国重要的起重机械生产基地,集群整合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D打印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等4个学院专业资源,聚焦相关研究方向建群,优化师资队伍、整合优势资源、营造优越氛围,“三优”建设成果显著。
科教融合、校地协同,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先后出台《新乡学院专利申请与管理办法(修订)》《新乡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与地方产业集聚区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机制。建成省级、市级平台3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两个,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19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08项,获得国家专利751件,获批新乡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苗长庆博士团队的“超高性能金属磷酸盐胶凝体系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顺利转化,转化经费达600万元。
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围绕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3D打印等重点产业和新乡先进群体、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获批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批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
学校成功举办河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黄河流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还与新乡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建设新乡市退役军人学院暨新乡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与新乡市应急管理部门共建的新乡市大数据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抗洪抢险、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学校共选派14名高层次人才在一线挂职,47名高层次人才加入新乡人才战略联盟专家服务团,培训了3270名新乡市中小学教师、校长。参加体育裁判、政策理论宣讲、爱心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15000余人次。
对接产业、协同育人,产业学院建设实现新突破
学校成立产业学院领导小组,出台《新乡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紧密对接河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链的发展需要,重点建设6个产业学院。目前,所有的产业学院均建立了管理委员会,在读学生2700余人,企业累计投入1447万元。
其中,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被评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新医科专业实习基地”获批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地方高校新工科制药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共享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引培并重、优化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
学校持续实施“名师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高端领军人才50余人。近年来,58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王选年教授入选2020年“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和河南省第十一批优秀专家。
学校出台《新乡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加大“双师双能型”人才培养力度。连续3年,公开选聘优秀“双师双能型”教师占当年招聘教师总数的50%。2021年公开招聘选调“双师双能型”教师17人,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230人,选派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实践139人次,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669人,占比达47.6%,建设了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多方筹措、优化资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制定《新乡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3年来,建成了煤制甲醇半实物仿真工厂等实践教学中心,校内实训基地达到187个。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建设两个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学生实训与真实生产、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共建3D打印工程中心、智能起重综合实训中心等校外实习基地273个。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基地、新医科专业实习基地、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被认定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努力拓展政校、校企合作渠道,仅2021年就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投资等1178.11万元。学校与新乡市红旗区政府部门、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度合作,投资3.5亿元建设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中国银行预算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安徽金寨金科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价值600万元的3D打印智能制造设备,天津飞云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两辆无人驾驶车供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开展实习实验。
“新新相融、开放协同”,办学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0年,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获批省内一本批次招生资格,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2021年,增材制造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并获批省内一本批次招生资格,学校的专业建设走在了全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前列。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6%以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四五”期间,新乡学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持“新新相融、开放协同”,深化“一个统领、六个相统一”的特色发展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新乡学院院长 刘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