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应我校邀请,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教授在A-05楼报告厅作题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场报告,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科研秘书、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及评建办全体人员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院长杨宏志教授主持。
蔡敬民教授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应用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常务理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高等教育领域,蔡敬民教授长期从事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25年来合肥学院中德“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后为领导者),特别是在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本土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蔡敬民教授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报告第一部分,蔡教授从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两点思考谈起,提出了三个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及教学特点,教学改革改什么,什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质量。围绕这三个问题,他谈到:首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内涵。包括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和新建本科院校产生的历史背景。再就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八个办学特点:服务要突出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突出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基础薄弱,应强调“双师型”(双能型)队伍建设;在培养模式上突出强调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学环节上更加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在管理理念制度上更加突出体现服务性;特别强调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性。报告最后指出,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应注重“一个引导”,即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两个突出”,即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三个基本”,即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四个促进”,即促进教学投入,促进学校教学建设,促进教学规范管理,促进质量保证。蔡教授总结说,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不平衡,那些定位清晰,办学思路明确的学校发展就很快,反之,则困难重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就是为了引导学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保证基本质量,逐步办出特色。
在报告第二部分,蔡敬民教授详细谈到了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回顾了合肥学院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借鉴和创新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最终将办学定位确立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报告指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到:学校性质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定位准确、课程定位准确。报告同时指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即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建立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随后蔡教授分别从模块的概念、模块的划分、模块化的目标、模块化的优点、模块化的要求以及模块化实施的建议对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合肥学院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报告最后蔡教授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坚持开放是前提;科学定位是关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抓手;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改革难点是教师;项目推动是方法。
报告持续了近四个小时,会场座无虚席。
最后,院长杨宏志教授代表我校对蔡敬民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并指出,蔡院长的报告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报告,也是一场沉甸甸的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对我校的办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评建办 文 宣传部 图)
院长杨宏志主持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