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文件通知 | 新闻动态 | 理论学习 | 对外宣传 | 文明建设 | 师德师风 | 校报工作 | 文件下载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文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建设>>正文
道德模范风采——敬业模范:邵春亮
2013-05-27 23:44   审核人:

75岁,从1986年开始,在民族预科班里驻守24年,和600多位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关系,孩子们叫他“汉族老爹”。

“要坚持早晨跑操,注意锻炼身体。”

“明天有外语考试,大家不要忘记带准考证、学生证、耳机啊。”

“要变天了,将衣服都拿出来晒晒,防止受潮啊”……

不管是现在仍在民族预科班的、还是已经升到普通本科就读的学生,总能时时听到“邵老爹”亲切的叮嘱声。

他虽然退休了,但这二十几年养成的 “老毛病”就是改不掉。 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

【深度阅读】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剪影

7月2日,早晨5点。邵春亮从家里准时出发,一路小跑2公里到学生宿舍,叫醒学生起床跑步。来自祖国边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早已习惯了邵老师清晨的第一声呼唤。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23年了,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他的这一习惯从未间断……

“同学们都管他叫‘老爹’。”说起大学生涯的第一个班主任,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库都来提肃然起敬。

被学生喊做“老爹”的邵春亮,今年74岁,党龄51年,教龄50年。

“为学生,无论做什么我都心甘情愿”

高考恢复之初,国家决定在大连理工大学开办少数民族预科班。究竟选谁担任班主任?校领导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到邵春亮身上。此时,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了30年,讲的电路原理课是学校品牌课,任辅导员的班级入党人数最多、考研人数最多。

一向心胸开阔的邵春亮好几个晚上失眠了。选择心爱的专业,还是选择心爱的孩子?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1986年秋天,来自维吾尔、哈萨克、锡伯、蒙古等7个民族的39名预科学生步入大连理工大学校园。自此,51岁的邵春亮与民族预科班结缘。

“我相信爱是有温度的。只要有了爱,就没有溶化不开的冰河,没有化解不了的问题。”在邵春亮看来,这些孩子从遥远的边疆来到大连,告别家乡,远离父母,最需要的是关爱。

邵春亮练就一个绝招。每次接班前,从民族名字到家庭成员,从毕业中学到习惯爱好,他要把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背得滚瓜烂熟,做到心里熟识每个孩子,一见面准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这一点,让思乡的孩子们倍感亲切。

邵春亮打心眼里喜欢这群纯朴的少数民族孩子。“爱是一种真诚的付出,为学生无论做什么我都心甘情愿。”他动情地说。

“是责任,驱使我不能停息前进的脚步”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邵春亮不顾年老体迈,暑假自费去西部那片土地走了一趟。他特意买了硬座慢车火车票,从大连到北京,再从北京转车乌鲁木齐,80多个小时的辗转颠簸,使他真正体会到边疆学生求学的艰辛。

为让学生尽快成才,邵春亮总是亲自设计安排教学课程。每次临考,他总召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他既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又从不忽视培育他们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每天早晨一见面,邵春亮总是先为学生们“转播”新闻,从国内外大事到天气预报,捎带着姚明等文体明星的近况,以拓展孩子们的眼界。

邵春亮带班的诀窍是:尊重+爱护+研究。每年元旦每位同学都会收到一张“邵老爹”贺年卡,上有他写的一段话,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疾病谁都无法避免,关键是把它看成绊脚石还是垫脚石。”身体不好、几度要求退学的藏族学生李军把新年贺卡当成人生座右铭,激励自己克服病痛,最终完成学业。

1995年,邵春亮到了退休年龄,又被学校返聘为礼聘教授,继续从事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和专业课教学,直到今天。“是责任,驱使我不能停息前进的脚步。”邵春亮如是感慨。

在邵春亮的引领下,从民族预科班走出的学生,被誉为有“三多”:考研究生的多、要求入党的多、毕业返回边疆的多。

“让他们,回到民族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23载春华秋实,8000多个日升日落。邵春亮呕心沥血把来自祖国边疆的千余名少数民族孩子培养成才。“建设好民族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会发挥更大作用。”邵春亮告诉记者。

86级民族预科班的维吾尔族学生吐尔逊江,研制成“利用共用天线实现对讲和报警系统”,在全国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冶成是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走出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如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产业局的处级干部;1991年毕业的吴庆胜,现为乌鲁木齐铁路局科研所电务研究室主任,2006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

锡伯族学生郭文强、维吾尔族学生希望、哈萨克族学生古丽米拉、蒙古族学生孙毅超等,毕业后都选择当老师。他们说,我们要像邵老师那样,也去点亮边疆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大连理工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邵春亮赢得最高票…… (记者 王金海)(发表时间2009-07-03 来源: 人民日报)

编后

邵春亮教授把教育的真谛归结为爱,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他的人生教育宝典里,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他把教书与育人相融合,向祖国边疆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邵春亮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站在三尺讲台胸怀祖国,心系边疆,把平凡的岗位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的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出色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邵春亮倾情23年,让千余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边疆生根开花。我们的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邵春亮;我们的大学,需要涌现更多的邵春亮!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 邵春亮用真情书写大爱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教师视毫无血缘关系的学生为己出,这该是多么博大的爱!邵春亮教授就是这样的教师。 1986年的金秋之时,邵春亮老师与电子系新疆少数民族班的38名学生结缘,也从此开启了一名有着30年党龄、对民族团结大义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民教师爱的闸门。

从民族预科班走出读完本科的蒙古族女生孙毅超,在竞聘大工辅导员岗位时,面对评委动情地说:“是预科班的班主任邵春亮老师影响了我今天的选择。在入学初,我和我的同学们,茫然无措,像是被海浪冲上沙滩的小鱼,是邵老师用手把我们一捧一捧地放回大海,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广阔天地。我要像邵老师那样,也去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

当有人把孙毅超的这番话告诉邵老师时,已做了20几年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老教授,难掩激动和欣慰,双眼湿润了。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 ”这句话一直作为邵老师的座右铭。邵春亮说,如果你去西部那片热土走一趟,亲自感受一下那里人们对发展繁荣的渴望,你就没有理由不关心爱护来这里求学的孩子们。我做的都是最平凡的事,教育好这些孩子,让他们成长壮大,从长远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十几年来,邵老师不辞辛苦,用他宽广博大的爱温暖着每一个来自遥远边疆的少数民族孩子,孩子们也一直把邵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一声声的“老爹”叫得邵老师心里暖洋洋的。

有一年8月的一个酷暑天,蒙古族学生王刚踢足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邵老师整整陪护了10天。邵老师每天早早起来,煮了鸡蛋和嫩苞米,抢在六点前赶到医院,给王刚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时,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羡慕极了:“你老爹真好! ”“哪里!那是我的老师! ”病友们惊愕了,不是骨肉亲情,怎能照顾得如此周到?

让库都斯·亚库夫难忘的是,非典肆虐时,他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校医院诊断为肺炎,留院观察治疗。非常时期,大家都很恐慌,有的同学开始担心是非典不敢靠近,他心里很难过,远在新疆的父母也十分担心。是邵老师连续7天到医院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每逢提起这件事,库都斯·亚库夫的双眼都是红红的。

评论:生命的宽度

一个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奉献扩张生命的宽度。

邵春亮是一名普通教师,年过百半之后,担负起民族教育的重任,把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学业有成、边疆所需、祖国放心、家长满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也因此而跃上了新高度。

我们关注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更关注这位老人精神内核中的普适价值和导向意义。

其一,小人物也有大作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可贵的是,邵春亮把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一个长辈对晚辈的爱升华到了对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进步事业的爱,从而使这种爱冲破了狭隘局限成了无疆大爱。

二是小事情也可成就大事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邵春亮不仅肩负教书育人神圣天职,而且扛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大任,为边疆地区锻造优秀建设人才,培养百年大树,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赢得未来。

三是小细节蕴含大境界。纵览邵春亮的事迹,多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然而,从这些平凡小事中,我们

可以发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大境界:既求真务实又心存高远,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舍小家而顾大家,为了“产出”不惜“投入”,精神崇高,境界参天。

先进典型虽然不能克隆,但精神和境界可以推广、学习,我们宣传邵春亮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让这种精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四季流芳,薪火相传。

关闭窗口

新乡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